close


產業園進入3.0時代:避園區空心化 造生物性生態

呂行健用“荒涼”、“長滿野草”、“空空蕩蕩”等詞匯來形容他所看到的產業園。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行走中國近八千公裡,考察全國各地的產業園項目,一些園區觸目驚心的景象,震撼瞭這位世用電池集團公司的總裁。

“缺少產業投資的城鎮化,依然是政府和開發商的炒地皮行為,而僅靠炒地皮是空洞而不可持續的。”12月19日,在廈門召開的“2015-2016全球PE投資之旅跨年全國巡回論壇”上,呂行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由地方政府主導園區開發的模式已走到盡頭。呂行健提出,應摒棄1.0物理性招商,超越2.0化學性投資台中市信貸利息,建構3.0生物性生態。

在他的生物性產業科技園發展規劃中,除瞭土地供給及外部配套服務由政府承擔外,其餘工作均采取企業主導下的公司化運作的方式,園區開發及商務運營由專門設立的產業科技園投資發展公司負責運營,區內企業的招商、投資、組織、協同由產業龍頭企業來做,資本融通及並購輔房貸利率最低的銀行信貸年息導由金融公司來做,一切由市場決定、企業主導而非政府。

政府主導之痛

所謂1.0物理性招商,針對的是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第一代工業園區。進入工業園的企業沒有太強的關聯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拼湊性質。後來興建的產業園,因園區內的企業在產業鏈上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被稱作2.0化學性投資。

在呂行健看來,盡管一代和二代有所差異,但從運作模式上看,它們都屬於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產業園。“長期以來,各級地方政府領導往往從政績角度出發傾向於立竿見影、經濟效益高、回報快的領域。”遼寧師范大學教授楊帆稱。車貸台南新營車貸而產業園區從投入到產出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一般為3到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以至於地方政府不舍得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來投入這樣一個有著特殊性的行業。

部分地方政府怕“賠瞭夫人又折兵”,因為對科學規律的不熟悉和對市場把握不準,園區投資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所以政府在園區的投資建設上非常謹慎。

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增速下降的新常態下,園區招商引資的環境發生改變。一方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投資者意願降低,有效投資不足。另一方面,民間資本投資缺乏有效途徑,大量資金處於閑置狀態。

呂行健調研發現,在新經濟的沖擊下,當前傳統實體經濟普遍面臨著技術落伍、利潤下滑、人才流失和資金短缺的挑戰,投資者不願意把資金投給實體經濟。

“過度投資和貨幣超發,致使大量資本湧入虛擬經濟導致瞭金融的泡沫化,一進一退,大量資金抽離實體經濟,又導致瞭產業的空心化,這對實體經濟來講,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呂行健稱。

現實的情況是,一些園區不能完成招商引資目標;一些園區引進的大項目、大企業,由於資金短缺、土地指標限制、規劃調整等多方面原因,土地圈而未建,項目建而未動的現象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園區新引進的招商項目投資進度延緩,部分項目投資開始觀望,有的項目因資金缺乏而停工,直接影響瞭項目開工建設的進度。”一位主管部門的官員稱。

生物性生態

日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各城市要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

“地方經濟應該這樣做,一定要用產業的思維來發展地方的工業經濟,浙江推出的‘特色小鎮’,實際上就帶有產業化思維。”呂行健稱。

本報記者梳理近20個省份最新公佈的本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發現,產業園區建設是很多省市準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傢開展經貿合作的重點,尤其,大多數省份都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重點佈局與此相適應的產業園區。

中國產業園區國策委員會高級顧問陳舉認為,一個好的園區就是這個城市的名片,哪個城市政府對園區都很支持,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不要在那裡搞園區。“與資本市場對接暢通,如果沒有資本對接,企業在這兒很難發展。”陳舉說。

值得關註的是,歷經瞭“粗放式發展”的產業園區行業,在工業用地集約化、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工業用地存量盤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市用地法規政策相繼出臺後,市場化發展路徑持續深入,產品標準化及盈利模式日趨明朗。

呂行健提出構建3.0生物性生態的構想。他說,和化學性產業園相同的是,生物性的產業園也搞集群化和規模化,但與前者最大不同的是,以前的產業園在組織形態上都是政府主導型的,而第三代產業園則是完全采取企業化、公司化運作的,是一個更健康、更具市場化和可持續性的生態系統。此外,呂行健特別強調,新型產業科技園必須將產業與金融有機融合,即通過產業金融創新,實現“產業幫金融落地,金融助產業騰飛”的協同效應。最後,鑒於產業園的規模較大,產業園必須高度重視技術研發,緊密跟蹤最新技術創新,以避免因新技術革命而被整體淘汰。而這也是產業科技園中的“帶頭大哥”——核心龍頭旗艦企業的重大責任。

世康博新能源產業科技園就是呂行健精心打造的3.0生物性的生態產業科技園,由地方政府、運營公司、核心企業和金融公司四大要素構成。其中,地方政府負責土地供給和配套服務,產業園運營公司負責園區投資開發和商務服務,核心企業負責組織關聯企業入駐並對其提供資本、技術支持,金融公司則負責以供應鏈金融為核心的各項金融服務。如此,“四位一體,協同發展”,從而發揮集群化、生態化的經濟效應。

“生物性產業科技園的規劃,是建立在產業金融理論及其工具創新基礎上的。毫無疑問,沒有產業支撐的金融投資是空的,而沒有金融幫助的產業發展是慢的。產業金融的有機融合,正是為瞭實現金融‘實’和產業‘快’的目標。同時,為瞭避免‘同園相爭’,實現生物性的產業鏈效應,必須要有一個龍頭企業,以其足夠強大的能量整合、‘號令’產業鏈條上其他企業的資源,形成良好的互助協同效應,這樣的產業科技園才能成功。”呂行健稱。

呂行健的設想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建立強大的數據中心,實施“雲管理”,將園區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結合在一起,形成科學的決策系統。以“世康博新能源產業科技園”為例,其核心企業是世用電池集團,通過構建“中心+通道+平臺”戰略矩陣,集合研發生產、銷售通道、供銷平臺,從而形成強大而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陳巖鵬

責任編輯:鐘齊鳴_NF5619




新聞來源http://money.163.com/15/1226/06/BBO9MU41002534NU.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ze8xp21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